一、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
课程名称:家具设计Ⅱ
|
课程类别:必修课 ü选修课□
|
总学时/周学时/学分:64/6/4
|
其中实验(实训、讨论等)学时:0
|
授课时间:周一,1、2、3,周二5、6、7
|
授课地点:工业设计专业教室
|
课程所属院(系):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
|
任课(/助课)教师姓名:张乃沃
|
职称:副教授
|
联系电话:13924345852
|
Email:naiwo@163.com
|
答疑时间、地点与方式:1.每次上课的课前、课间和课后,采用一对一或集体答疑的方式。2.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。
|
二、课程简介
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,它的教学任务是将以前所学的“家具设计Ⅰ”、“家具材料学与工艺”等知识串联起来,熟悉家具设计系统的流程与要求,独立完成家具产品的设计任务。包括消费市场调查、家具造型、家具材料的选用、家具结构与工艺的设计、材料成本核算等,并书写设计说明书,绘制出成套图纸,制作出相应家具模型,完成完整的设计项目。
三、课程目标
结合专业培养目标,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。这些目标包括:
1.知识与技能目标:了解家具造型设计的各要素、家具形式美的基本法则;理解并运用家具设计创新的方法;掌握家具设计流程,并制作相关模型。
2.过程与方法目标:一方面通过一些小型的创新思维方法来打开设计思路,另一方面通过多个专题设计来完成完整的家具设计流程,并将创新思维方法运用其中,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。
3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:通过学习本课程,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设计的目标,发掘自身设计创新的潜力。同时善于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,并能通过与同伴的沟通来解决问题。
四、与前后课程的联系
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家具设计Ⅰ和家具材料与工艺,要求学生对家具设计史、材料与工艺、尺寸等有一定掌握。同时为后续课程室内陈设、展示设计等打下必要的基础。
五、教材选用与参考书
1、选用教材:《家具设计》 李凤崧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
2、推荐参考书:《家具造型设计》 刘文金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
《家具设计分析与应用》 杨玮娣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
《城市家具系统设计》 鲍诗度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
六、课程进度表
周
次
|
教学主题
|
要点与重点
|
要求
|
学时
|
1
|
变废为宝
|
1、 关于作业要求
2、 生态危机
|
建立生态危机的概念
|
3
|
|
变废为宝
|
1、作业讲解
|
建立生态危机的概念
|
3
|
2
|
变废为宝
|
1、 作业讲解
2、 生态设计的理念、特征、方法
|
建立生态设计的基本观念
|
3
|
|
变废为宝
|
作业讲解、方案材料收集
|
方案材料收集
|
3
|
3
|
变废为宝
|
设计制作
|
设计制作
|
6
|
4
|
变废为宝
|
设计制作
|
设计制作
|
3
|
|
1、作业要求
2、谁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
|
日本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
|
要求从日本现代设计中对传统的传承进行反思
|
3
|
5
|
1、讨论作业
2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
|
1、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
2、现代中国为何面临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
3、中国传统国学概念
|
初步了解国学
|
3
|
|
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中国情结
|
了解贝律铭的主要设计思想和作品
|
要求总结怎样从建筑的形式上来传承传统
|
3
|
6
|
王澍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怀
|
了解贝王澍的主要设计思想和作品
|
要求总结怎样从建筑的形式上来传承传统
|
3
|
|
中国圈椅与瓦格纳
|
了解古典圈椅的知识和伟格纳等现代设计师对圈椅的再设计
|
要求总结他们怎样从家具的形式上来传承传统
|
3
|
7
|
讨论与制作
|
对自己家乡风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
|
找到能做设计创新的点
|
6
|
8
|
讨论与制作制作
|
凳子的制作
|
凳子的制作
|
6
|
9
|
专题设计
|
|
|
6
|
10
|
专题设计
|
|
|
6
|
11
|
专题设计
|
|
|
6
|
七、教学方法
本课程采用讲授、讨论、课题强化训练等教学方法。在讲述理论的同时,每个章节有设计课题,设计课题采用讲解、讨论、绘制图形、制作模型等方法完成。
八、对学生的学习要求
1.学习本课程的方法、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。
学好本课程,除了听老师讲课以外,还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设计课题中(查找资料、调研、与同学间的互动讨论、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等)。同时多看一些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书籍。
2、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,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。
(1)《设计几何学》(美)金伯利·伊拉姆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
(2)《世界家具例说》 陈苑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
(3)《理解与创新》 沈杰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
(4)《创新的艺术》汤姆·凯利著 中信出版社
(5)《设计中的设计》原研哉 台湾磐筑创意有限公司
3.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。
为达到课程目标,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18小时。
4.学生上课、实验、讨论、答疑、提交作业(论文)单元测试、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。
学生不得无故缺席、迟到、早退。能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,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积极改进。能积极参与有效的讨论。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课题设计。期末考试不进行笔试,考试成绩以课题设计为主,辅以平时的课堂表现。
5.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。
课程结束前1-2周内,按照学校统一安排,通过网上评教系统,回答调查问卷,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,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,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。
九、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
考核内容
|
评价标准及要求
|
权重
|
到堂情况
|
不得无故缺席、迟到、早退
|
10%
|
课堂讨论
|
认真积极参与讨论,与同学、老师良好沟通
|
30%
|
完成作业
|
独立完成课题设计
|
60%
|
期末考核方式
|
实操
|
十、院(系)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
我院(系)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,同意执行。
院(系)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:田君
日期: 2015 年 3 月 1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