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

新闻动态

回归自然实践行,科技结合冒“绿”意——刘颂颂教授人物事迹

发布单位: 更新时间:2023/12/07 15:09:17 访问量:

刘颂颂,生态学博士、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研究员,科技股股长,东莞林业科技学术带头人。从事森林生态恢复与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科普工作多年,获科研成果15个、科研奖项13个、发明专利2个、论文50多篇、专著7本,获全国绿化奖章、东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国家、省、市荣誉20多项。作为东莞林业科技的带头人,刘颂颂从事科研一线工作三十多年来,坚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,以生态修复、保护等领域为阵地,投身于林业科技创新和国土绿化事业,受到同行及广大群众的好评,多次获国家、省、市嘉奖。

刘颂颂在东莞出生,在东莞长大,大学毕业以后选择留校在广州工作。有一年父亲身体不太好,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,刘颂颂就萌生了回来照顾父母的想法。机缘巧合之下,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需要成立一个生物技术研究室,刘颂颂响应号召,积极参与到建设队伍中,从事森林生态和乡土植物的保育。

在2000年左右,中国木材很少,林业发展以木材生产为主;那时候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。后来根据政策的变化,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战场的领域。早期的东莞林木滥砍滥伐,林木生态问题渐渐显现。2005年开始,刘颂颂带领团队,组建了生态林业研究室。聚焦恢复生态环境,着手改造东莞的人工林。

一、克服挑战,转换身份适应岗位

机遇与挑战并存,刚到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时候,刘颂颂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。对于她来说,从大学到基层研究所,身份上和工作上的转变,都让她觉得很有挑战。在大学教书的时候,做实验从配药到实验员,学校都会安排好,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讲好课、备好课就可以了。但是来到一个基层事业单位,面向的是政府,自己身为基层工作人员要真正去做实事,为社会的发展去解决问题;还要面向公众,知道了解在生产一线的民众需求,对他们进行林业科学的普及。“这些不是直接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的,要亲身实地地去考察,去了解民众的需求。我觉得对我来说,这就是一个难题。”另一个不小的挑战是,刘颂颂本科专业是学习生物方面的,刚转到林业部门的时候,该如何把专业知识和林业相结合,更好地响应不同时期林业的发展和需求,这也是刘颂颂需要考虑的一个难点。比如说发展战略从经济效益为主转变生态建设为主后,林业如何为生态环境去服务呢?刘颂颂一直在不断思考。她认为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关键是需要终身学习,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,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,如果遇到困难,就要不断充实自己,以更好的知识储备去应对各种挑战。

在研究过程中,野外勘测是家常便饭,林业科员要通过实地调查来采集数据。所以对科研人员来说,对体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,科研工作没有男女之分,大家都要前往实地调研。刘颂颂回忆,去采集植物时,白天一早就得带着面包上山,一直到天黑,基本上一天都在山上和野外。野外的工作危险系数高,除了专业的知识,还要掌握一些相关急救知识:比如说遇到蛇和大风时该如何应对。这些困难,不是在大学里面,或者是在书本里学得到的,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地从实践里边吸取经验,不断去总结、去克服。

二、持续深造,科学手段管理数据

刘颂颂本科专业学的是生物,但作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,为了更好地完成城市林业科研工作,她主动提出继续深造学习。她认为,在学校里面获取的知识会更系统更充分。在获得单位的同意后,刘颂颂前往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生态学博士。深造的过程中,刘颂颂意识到,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,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林业的研究发展十分有帮助。“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,电脑还是很珍贵的东西,进电脑房可能还要换鞋进去,但现在我们能够更容易地使用电脑,从而收到我们需要的信息。现在我们要用不同的平台去统计林业数据,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有信息素养。”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,东莞作为全国最早开发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。搭建新时代的智慧平台,运用现代手段科学分析管理林木。同时运用一些信息的手段,在物种的多样性、环境的保护还有环境变化之间进行一种互相的信息反馈,比方说通过摄像头在森林公园里边进行信息的传输,展示森林公园的环境和动植物的日常生活,从而运用数据为政府决策去服务。

在刘颂颂看来,林业是一个非常长效的、没有止境的一个领域。科学是没有止境的,科学就是不断去证伪,不断地去推翻前面的一些东西,林业研究也是这样发展的。在早期,刘颂颂带领团队建立生态站,通过手头上现有资料记载,东莞有144种的乡土植物。但实际上是不止的,从气候上来看,东莞这个地带不可能只有100多种植物。这就意味着,在此前的林业研究工作是模糊的、不系统的,具体连有什么树、有什么植物都不知道。于是,刘颂颂主持编写了《东莞植物志》等多种资料,去收集东莞本地的园林和珍贵植物,探索林业领域的前沿真知,为城市绿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的支撑。

三、贴近大众,热衷科普林业知识

除了在科研一线工作外,刘颂颂经常会走到社会中开展科普工作。主要围绕林业研究,从生态、森林的领域去展开,比如有关植物、生态方面和保护措施方面的科普。主要以东莞为平台,通过讲解东莞的古树名木,开展东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,从而让听众们关注到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。

谈及热衷于科普工作的原因时,刘颂颂认为,从事科普工作是一项充满意义的事情。“其实,我们人其实是从自然来的,从森林里面走出来的。但是对于我们身边的树木,大家认识的又有多少种呢?我们的科普受众,不论是小学生也好,中学生也好,甚至是普通群众也好,他们在这一类知识上的了解实际是欠缺的,但他们都非常感兴趣。我们的古树它里边有什么故事?你身边的湿地,它的位置是怎么样的,它有什么功能?也是大家想要去了解的。”同时,同学们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响应给了她很大信心,有时候到了学校,都会让科普团队的成员们有“明星”的感觉。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,十几年前,研究所团队在一个中学做古树的科普,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,学生自己组织去参观,连他们的父母也一同参与进来。

“科普的种子播下去,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所以我觉得这种影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”刘颂颂说,自从开展了科普活动,一些小朋友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,甚至日后去读了中科院的相关专业的博士;包括她的一些亲朋好友,他们都读了一些环保土地利用相关的专业,更加地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。这些都是让刘颂颂觉得非常欣慰的,在科普中播下的小小的种子,在十几年以后,不知不觉地发芽了。

在刘颂颂眼里,林业研究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立见成效的领域,它对环境具有长时间的影响,对生态的评价很难用空间去代替时间去判断。此外,林业研究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,更多是体现在社会方面:比方说在这样的一个全球化背景、气候变暖的这种大的环境下,东莞的生物多样性要怎么样去维持。在区域里,在湾区建设的背景下,植被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;在日常生活中,林木该怎么去缓解城市热岛效应,给人们提供更宜居、更舒适的生活;怎么样通过景观去营造四季的时间的变化,让市民去感受到周围迹象的变化,时间的流逝等。这些研究其实对社会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并且随着往后时间越长,成果的积淀越多,对环境的效益越来越能体现出来。

对于刘颂颂来说,如何数十年如一日,保持对林业研究工作的热爱,她认为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,要不断去提升自己;其次对待科研不能那么功利,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,做科研要凭着自身的兴趣,淡泊名利,脚踏实地地学习。最后,有时候事业上会面临一些困难,那就要想办法去解决,比方说去进修或者是学习一些技能,不断地去充实自己。我们平时也可以尝试定一些小目标去丰富自己的生活,开阔视野和思维,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方法。接下来的日子,刘颂颂将继续投身于森林生态保护的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,为加快国土绿化事业发展、建设美丽东莞作出贡献。

(撰稿:张易、纪健生;一审:黄楚刁;二审:付皓珺;三审:邓维伟)